随着国际教育领域的持续进步,国际文凭组织(IBO)于2024年推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,其中三门关键课程——Environmental Systems and Societies (ESS)、Global Politics、以及Sports, Exercise and Health Science (SEHS)将迎来重大变革。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全球IB学子的学习路径,也为中国学生的选课与备考策略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。
1. 新课程概览
Environmental Systems and Societies (ESS)
推出时间:2024年2月发布,同年8月首次授课,首次评估定于2026年5月。
课程特色:跨学科性质,融合科学、个人及社会视角,强调环境系统的可持续性。
评估方式:外部考试包括Paper 1(数据分析和评估)与Paper 2(简答题及结构化论文),同时需提交个人报告(不超过3000字)。
Global Politics
改革亮点:教学大纲围绕权利与正义、和平与冲突、发展与可持续性四大核心构建。
评估变化:HL新增Paper 3.专注于全球政治挑战的深度探讨;内部评估(参与项目)强调体验式学习。
考试结构:Paper 1为基于来源的论文,Paper 2连接主题研究内容,HL特有Paper 3为扩展调查。
Sports, Exercise and Health Science (SEHS)
主题更新:聚焦运动生理学、营养学、生物力学及运动心理学与运动学习。
评估体系:外部考试含Paper 1A(多项选择题)、Paper 1B(数据分析题)及Paper 2(简答题与扩展回答题)。内部评估注重科学调查,鼓励小组合作,报告字数限制为3200字。
2. 中国学生视角
这三门课程虽相对小众,但仍受到不少中国IB学生的青睐,尤其是作为标准水平(SL)课程选修。面对改革,中国学生需特别注意课程内容与评估方式的变化,以制定合适的备考策略。
3. 与2023年改革对比
相较于2023年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及哲学的全面改革,2024年的三门新课程改革在深度与广度上或许稍显温和,但依旧不容忽视。尤其是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核心科目的改革,已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评估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,增加了对高阶思维技能的考查,同时缩减了部分选修内容,要求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更为全面和深入。
4. 备考建议
提前规划:根据新课程大纲调整学习计划,确保覆盖所有新增与调整的内容。
强化技能:重视数据分析、批判性思维及论文写作能力,以适应新的评估要求。
团队协作:在SEHS等鼓励小组合作的课程中,积极参与,共同提升学习效率。
心态调整:面对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,保持积极心态,灵活应对,化挑战为机遇。
总之,IB新课程2024年的改革为中国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,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努力,学生完全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与成长。
IB英语是所有IBDP体系学生都会选择的课程,分为英语A和英语B。数据表明,在过往2次IBO官方统计的成绩中,英语B的全球均分变化是5.73-5.23,2019年11月统测分数更能体现广大考生真实水平,均分低至5.23。
IB-DP(高中阶段)的课程一共有九门,其中三门称为核心特色课程,另外六门称为基本课程(这里就不再过多阐述),三大核心特色课程包括EE、TOK、CAS。而AI则是指内部考评。下面简单介绍一下:
IB-PYP(Primary Years Program),PYP是国际文凭组织(IBO)为具有长远教育需求的3-12岁学生设计的,重在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和生活中的探索者,其核心是形成对重要概念(concepts)的 理解、形成积极的态度(attitudes)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(skills)、采取负责的行动(action)。旨在培养有质疑能力,有知识并且懂得关爱的年轻人,通过跨文化理解和尊重去创造美好, 和平的世界。鼓励全世界的学生成为积极,热情,理解他人,尊重差异的终身学习者。